
本會幹事均為有心保育本土語言之人士,希望能為此非物質文化作貢獻。
幹事有大學教授兼語言學專家、保育專才、作家、古蹟及生態旅遊導師及社會工作者等。

- 保育及推廣圍頭話及客家話。
- 促進其他消失中的語言的保育。
本會組織
會長 張國雄
副會長 劉鎮發 侯更燊
秘書 戚曉麗
司庫 文合山
學術 黎東耀
幹事. 龍雪芬 劉育 劉擇明

- 2022年3-6月應馬來西亞雪兰莪八打灵客家公會(Persatuan Hakka Petaling Selangor)邀請開辦網上客家話學習班。
- 2022年1月在RTHK31「吓?咩嘢話?」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介紹客家話。
- 2021年12月應康文署邀請,在「再覓非遺—客家話與歌」講座中擔任主講嘉賓。
- 2021年11月《香港客家話研究》新書發佈會,此專著共四百多頁,盡錄香港本土客家話。
- 2021年10-11月與新界鄉議局合辦「客家話及客家山歌班」,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
- 2021年3月應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邀請在「發現非遺—香港本土語言及民間歌謠」講座中擔任主講嘉賓。
- 2021年1月在RTHK31節目中擔任嘉賓,講述有關圍頭話和客家話保育方面的知識。
- 2020年11月在新田惇裕學校為小四學生舉行圍頭話及客家話講座。
- 2019年6月前往深圳下沙村拜訪當地社區組織,了解並記錄當地居民使用圍頭話的情況。
- 2019年5月探訪粉嶺龍躍頭「明愛龍躍頭社區發展計劃」,了解該計劃的服務及與計劃負責人交流語言保育經驗。
- 2019年1月為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舉辦一個以「香港的本土語言與保育」為題的講座。
- 2018年12月在長春社舉辦的「塱原收成節」中負責一個攤位,推廣圍頭話和客家話。
- 2018年5月接受明報訪問,暢談客家山歌及文化。
- 2018年5月接受珠海學院英文系學生訪問,談及語言保育的方向及實踐。
- 2018年5月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院畢業展覽展中為一個圍頭話繪本作品提供資料及協助。
- 2018年3-4月與新界鄉議局合辦「客家話初級班」。
- 2017年5月在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裡介紹圍頭話和客家話的保育知識。
- 2017年3月向傳媒各界發佈由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的項目:「香港四種原居民語言之常用詞彙記錄:圍頭話、客家話、汀角話、東平洲話」
- 2016年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撥款項目「香港四種原居民語言之常用詞彙記錄:圍頭話、客家話、汀角話、東平洲話」以有聲音的形式保存並上載於協會網頁(撥款於2012年獲得)。
- 2016年接受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有你同行》之〈小智慧研究所〉訪問,分享語言保育資訊。
- 2011年至2015年間期間, 舉辦數次圍頭話或客家話文化生態導賞團,曾到訪西貢鹽田梓及橋咀島、河上鄉、燕崗及塱原。
- 2015年1月至6月與長春社合作, 舉辦「古蹟私塾-香港本土客家話基礎班」及「古蹟私塾-香港本土客家話進階班」, 以生活化會話形式,介紹及教導日常之香港新界口音客家話。
- 2015年1月接受香港電台第一台〈千禧年代〉的採訪,探討方言瀕危的原因及語言保育工作進度。
- 2015年本會接受邀請成為「香港精神獎」之提名委員會成員。
- 2014年接受無線電視星期二檔案「留住本土語」訪問訪問有關本土語言及客家話山歌之保育。
- 2014年義務協助電影《全力扣殺》之圍頭話指導。
- 2014年2月接受文化葫蘆採訪, 主講新界的地道語言及傳統習俗。
- 2013年參與「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二十週年巡迴展覽。
- 2013年接受有線電視「小故事大意義」有關圍頭話及客家話之訪問。
- 2012年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撥款項目:「香港原居民語言(圍頭話及客家話)」以有聲音的形式保存並上載於協會網頁(撥款於2009年獲得)。
- 2012年與坑口鄉事委員會及何觀順議員辦事處協辦「本土語言文化保育及承傳」講座。
- 2011年分別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五場有關香港本土語言之講座,推廣保育香港本土語言之訊息。其中一次講座內容獲輯錄於RTHK「漫遊百科」節目。
- 2010年曾接受無線電視星期二檔案「鄉音、鄉情」之訪問。
- 2009年初去信民政事務局,爭取將圍頭話及客家話列入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內。(圍頭話及客家話於2014年6月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