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埠以前,香港已住著好幾萬務農為生的人口,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語言群體:本地和客家。本地人主要居於元朗、上水的平原上,操一種他們自稱為「本地話」,又稱為「圍頭話」、屬於粵語系統的方言;另一族群則住在新界東南部山邊或丘陵上,操一種跟梅縣方言相通、被稱為「客家話」的方言。時至今日,

由於種種原因,香港懂客家話的人口,已由1950年代的接近一成,急劇下降至今天的1%左右,而且年齡層也限於中老年人,可謂後繼無人,瀕臨消亡。2014年6月,特區政府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客家話屬於「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項目,編號為1.1,清單可於香港文化博物館網站下載。

首期基礎班已經圓滿結束,頗獲學員好評。今次繼續以生活化會話形式,介紹及教導日常之香港新界口音客家話。課程會以音標配合漢字,講述常用詞彙及句型,並簡介如何將廣州話發音,對應為客家話的發音。

活動花絮:

20150607_1